今天是字节跳动三面,感觉有点凉,记录一下主要的问题防止以后再被问到。
请你自我介绍一下
老问题了,自报家们,然后说了一下自己做过的项目,就是DQEMU和ABA的那两个。其实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不用说的那么详细的,因为他后面还会再问。DQEMU这个项目用一句话来说应该是我们想把qemu拓展到了一个分布式的平台上,然后qemu也可以利用多个节点的计算资源。然后ABA那个项目确实不太好总结,我们应该说qemu在模拟arm到x86的原子指令时存在问题,社区上有很多种解决方法,但是会造成很大的overhead,或者是需要额外的硬件。qemu为了效率和portable没有解决这个问题。我们综合了社区上的解决方案和当前最好的解决方案,实现了两种自己的解决方案,并比当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快两倍以上。
那么
面试官你好,我叫蒋璋,来自南开大学,目前就读于计算机学院的计科专业,预计在今年的6月毕业。我大概写了三年代码,最经常用的语言是C和Python。算上课内的大作业的话,大概有两年的项目经验。课内的话写过一个简易的C语言编译器,把简单的C程序编译成x86的汇编,支持函数声明和调用,结构体,指针,还有浮点数运算。还有一个建议的计算机系统,用C语言去模拟x86的cpu,然后再为其编写简单的硬件接口和操作系统,能够实现一些系统调用,内存管理还有文件系统进程调度之类的功能。从大三的开始到现在,我在实验室做实习生,期间经历了两个项目,一个是讲qemu,就是一个能模拟其它平台的指令的一个模拟器,把它拓展成分布式。另一个是解决了arm到x86上原子指令模拟的问题,我们评估了以往的解决方案,然后提出了一个正确又高效的解决方案,其中最好的一种比当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平均快2倍以上。
我在项目中做的事情
在DQEMU,就是是那个分布式的qemu中,我参与了futex系统调用的实现,以及缺页中断的处理,还有线程在节点之间的调度,还有实验结果的测算和评估。比较困难的地方是由于安全方面的考虑,系统调用是交给主节点去完成的,但是futex会使得主节点进入睡眠,导致主节点不能再去响应请求。因此我们修改了futex的语义,仅用一个表将其保存,然后让发出futex指令的节点睡眠。缺页中断的处理用到了MESI协议,通过这个协议维持页面在节点之间的一致性。然后线程在节点之间的调度,因为如果节点之间如果存在数据依赖的话,就会频繁的在节点之间进行页面传输,如果把存在数据依赖的线程放到同一个节点上,就能减缓这种情况。我们做了一种基于用户提示的线程调度,允许用户加入一点提示信息,然后我们根据提示信息进行线程调度。
在ABA里面,我参与了两种策略的实现
请你仔细说一下这两个项目的细节
ABA
ABA应该这么说
arm上有原子指令Load Link,简称LL, 和Store Conditional, 简称SC。这对指令的功能是检测一个监视一个地址有没有被别的线程修改。使用的过程如下,首先Load Link一个地址,然后这个地址的值会被取出;接着我们使用这个值进行一系列的运算,即我们想修改这个值;然后进行SC操作,SC会检测这期间这个地址有没有被其它线程修改过,然后被其它线程修改过的话那么SC就会失败,如果没有被其它线程修改过的话SC就把新的值写回到原来的地址中。这样,LL/SC就能保证在读取和写回的过程中的原子性。LL/SC可以用来实现原子加一之类的操作,比如先LL a的地址到一个寄存器,然后在寄存器中++,接着SC寄存器值到a的地址。由于x86平台上面没有类似LL/SC的指令,但是有Compare And Swap(CAS)的指令。这个指令的作用是原子的比较一个地址处的值与给定的值是否相等,如果相等的话更改其为另一个值,否则不更改。可以看出LL/SC的原子性是比CAS要强的,因为LL/SC能够监测期间地址有没有被人写过,而CAS指令只要他的值没变就认为没有发生变化。比如说有一个变量a = 1, 如果他先变成2再变成1,LL/SC会认为这个地址别人修改过而失败,而CAS指令认为值没有发生变化而成功,这就是二者的区别。
因为ABA问题不太好解释,如果他这里问到了会有什么问题,再跟他说ABA问题。
然后ABA问题就是
C->B->A top = C
Push(obj)
{
oldval = [top];
obj->next = top;
CAS(top, oldval, obj);
}
Pop()
{
ret = top;
if(ret == nullptr)
return ret;
if(CAS(top, ret, ret->next))
return ret;
return nullptr;
}
thread1:
ret = top;
if(ret == nullptr)
return ret;
next_obj = ret->next
if(CAS(top, ret, next_obj))
return ret;
return nullptr;
top = B
thread2:
C = pop()
B = pop()
push(C)
C->A
qemu社区也有很多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,比如在LL/SC的区域进行串行执行,这样会带来很大的性能开销,qemu权衡了性能,选择不解决这个问题。我们想做的是给出一种高效的解决RISC->CISC翻译LL/SC的方法。
然后我们给出了两种策略,一种是用全局的哈希表记录写的时候的线程id,我们把它叫做HST, 另一种是利用页面权限把LL的页面变成只读的,这样也能监测别人对于这个地址的写操作,叫PST。经过我们的实验,利用全局哈希表的实现能比之前最好的实现快两倍以上。我们还给出了了这两种策略的优化。HST可以使用硬件HTM进行优化。原因是在HST做SC的时候,可能会有其它线程在做store, 这就可能带来竞争,所以我们需要把其它CPU停下来,但是这降低了并行度。采用HTM以后,我们把sc的区域用HTM保护起来,如果其中其它线程对这个sc的地址进行了store,那么就会被捕捉到,然后让sc失败,这样不用停下其它的cpu,提高了并行度,缺点是需要用到额外的硬件支持。然后PST同样也有这种情况,不过PST可以不用到HTM的硬件就能解决,方法是把做SC时把原来的页面通过remap这个系统调用映射到一个新的地址上,这样对新的地址进行操作就不会影响到原来的地址了。
DQEMU
目的:利用多个节点的计算资源。比如有四台机器,每个四核。那么如果在一台机器上运行qemu,只能用到4个核心,如果能在多个节点上面同时运行,那就能用到16个核心的计算资源。
一致性:分布式共享内存MESI
跨节点系统调用:本地系统调用和全局系统调用
锁:节点内部用原本的锁节点之间使用MSI。
优化:
- Page Split
- Page Forwarding
- hint base schedule
虚拟化
一开始没有理解他的问题,其实他一直在往虚拟化上面靠但是我没有听懂。做虚拟化的应该是system level的但是我们做的是user level的。